業務覆蓋全省21個市州,合作擔保機構達117家,累計業務規模突破2000億元大關,助力9.01萬戶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獲得貸款支持……這是四川省信用再擔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再擔保”)自2016年開展業務以來新交出的成績單,更是四川再擔保一直以來堅持扶小助微、服務實體經濟理念的生動實踐。
四川再擔保是經省政府批準,由省財政廳牽頭組建的省級國有再擔保機構,自成立以來,肩負融資擔保行業龍頭和“穩定器”使命,通過履行“增信、分險、穩定”的政策性功能,著力引導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緩解小微企業、“三農”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普惠領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為我省實體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努力實現省委、省政府組建再擔保公司的政策意圖。
加杠桿 量增費降,“四兩撥千斤”
業務規模,是衡量再擔保為實體經濟“輸血打氣”成效的基本指標。四川再擔保始終把做大規模、提高覆蓋面作為首要任務,通過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動再擔保業務規模連年快速增長,23.85億元注冊資本切實發揮了“四兩撥千斤”的放大撬動作用。
數據為證。2016年—2022年,四川再擔保業務發生額由31.21億元增至547.4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61.19%。2021年6月,累計業務規模首次突破1000億元;2023年5月,累計業務規模再次突破千億關口,達到2000.04億元,距離首次突破千億大關不到兩年時間。2022年以來,我省國家融擔基金備案業務規模已躍居西部地區第一位。
四川再擔保業務迅速拓展,有效落實省財政廳等部門出臺的融資擔保增量降費政策,激發行業發展新動能,推動全省融資擔保在增量、擴面、降價方面取得新成效。2022年,全省融資擔保機構新增融資擔保金額1942.07億元,同比增長13.71%。全省綜合擔保費率及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呈連年下降趨勢,國家融擔基金備案業務平均擔保費率由2020年的1.35%降至今年一季度的1%,企業綜合融資成本逐年下降。
擔使命 服務實體,堅守扶小助微初心
四川再擔保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精準運用“組合拳”措施,積極引導金融資源流向小微企業、“三農”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全力服務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目前,四川再擔保服務已覆蓋全省21個市州,累計為23.42萬筆貸款項目提供再擔保服務,支持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9.01萬戶。2019年—2022年,小微和“三農”業務占比由73.69%提高至94.90%,其中1000萬元及以下項目占比由85.04%提高至92.19%,項目筆均業務發生額由102.60萬元降至53.31萬元。
努力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四川再擔保累計支持科技型企業3242戶,業務發生額共計375.84億元。2023年3月入選首批四川省科技金融創新基地名單,成為全省“投(融)資機構擔保機構類”唯一入選單位。
大力支持鄉村振興。四川再擔保把支持農業產業化和農業經營主體作為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累計開展“三農”類業務498.37億元,通過持續優化政策、研發專項產品,為我省農業農村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聚焦重點產業鏈發展。四川再擔保累計支持“專精特新”企業839戶,業務發生額共計132.48億元,戶均支持1579.02萬元。
助力企業紓困解難。四川再擔保主動擔當作為,先后出臺疫情防控專項支持方案、助企紓困業務政策、“紓困類”專項產品等,累計開展相關業務117.83億元,靶向支持受疫情、高溫及地震影響的經營主體。
大力支持首貸戶。四川再擔保積極為未曾獲得貸款的小微企業擔當“伯樂”,服務首貸戶25865戶,業務發生額390.11億元,積極幫助小微企業“借到第一筆錢”。
鑄體系 凝心聚力,全省融資擔保“一盤棋”
獨木難支,合抱成林。夯實體系紐帶,發揮體系合力,是融資擔保行業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四川再擔保積極發揮龍頭作用,不斷筑牢融資擔保體系基礎,增強體系協同效應,加快構建統一協作、全省“一盤棋”的融資擔保體系。
作為國家融資擔保基金首批8家合作機構之一,四川再擔保全面融入國家融資擔保體系,累計開展國家融擔基金備案業務925.92億元,是西部地區唯一獲2022年度國家融擔基金最高等次評價的機構。立足本土,不斷加強與省內融資擔保機構的合作,合作擔保機構達117家。目前,四川再擔保正加快推動對省內三家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的股權投資,將以“再擔保業務+股權投資”為紐帶,持續培育建設一批優質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在穩健經營的同時,發揮分險功能,累計向合作擔保機構提供代償補償3.51億元,促進行業整體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
針對銀擔合作不暢、缺乏合理風險共擔機制的行業發展難題,四川再擔保攜手合作擔保機構,牽頭與銀行業開展“總對總”合作,推進“國擔快貸”“蜀擔快貸”等系列銀擔批量合作業務的落地,增進擔保機構信用,提升行業議價能力,銀擔合作逐步呈現風險共擔、互利共贏的新局面。截至目前,銀行參與分險業務規模達955.47億元。
通過業務合作、風險分擔、股權引導等手段,四川再擔保促進了合作擔保機構業務規模和質量雙提升,助力全省融資擔保行業減量增質、規范運作、做強做優做大。截至2022年末,全省法人融資擔保機構256家,較2013年歷史最高峰的436家減少180家,下降41%,機構平均實收資本2.82億元,較2016年實現翻番。
謀創新 科技賦能,譜寫行業發展新篇
運用金融科技賦能,是推動融資擔保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四川再擔保堅持科技賦能,推進數字化轉型,全面開啟改革創新“新引擎”,有效促進信息化與各項業務深融互促,為促進融資擔保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新活力。
作為國家融擔基金全國政府性融資擔保數字化平臺建設試點單位的首批三家省級再擔保機構之一,四川再擔保目前已實現各項再擔保業務全線上辦理,直擔SaaS業務系統推廣進度保持全國前列。依托數字化轉型,四川再擔保深化產品創新研發,探索推進“見貸即擔”“見擔即貸”業務合作,工商銀行“國擔快貸”2022年備案業務余額、增速均居全國第一,“蜀擔快貸”業務取得新突破,首次創新推出“1+1+N”(即四川再擔保、一家銀行、多家擔保機構)銀擔批量合作模式。
科技賦能,本質上是模式創新和效能提升。通過“數據+科技+業務”的模式,打造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服務鏈,將持續提升四川再擔保服務小微企業和“三農”的水平,有效增強融資擔保行業在獲取客戶、拓展業務、大數據風控、信息整合共享、數字分析決策等方面的能力,加快推進行業轉型發展,積極拓寬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渠道,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向著新目標,奮楫再出發!”四川再擔保將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加快建設全國一流再擔保機構,以再擔保業務和股權投資為紐帶,更加有效地發揮行業龍頭和“穩定器”作用,繼續做大做強、完善體系、提升質效,努力引導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貢獻力量。